让碧桂园跃居行业第一的创始人——杨国强的管

admin 2020-01-08 13:02 行业动态
2017年房地产公司销售额第一的,不是一直以来的带头大哥万科,不是想低调都难的许家印的恒大,也不是收购狂人孙宏斌的融创,而是一贯低调的碧桂园。2017年,碧桂园以5508亿元的销售额,6066万平方米的销售面积,登顶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双料冠军,这两项数据同比分别增长了78.3%和61.9%。全年销售额超过5500亿,超过了巨头万科和恒大。


碧桂园过去一年的规模增长也超过一倍。截至2017年底,它们共进入了国内220个城市,国内项目总数达到1456个,是布局国内城市范围最广的房企。在最近两年房企普遍增收不增利的背景下,碧桂园2017年的营业收入增长近五成达到2269亿元,股东应占利润261亿元,同比增长126%,创自2007年上市以来最高纪录,核心净利润247亿元,同比增长106%。

碧桂园的创始人杨国强,从包工头出身,而后进入房地产。和大多数知名地产公司不同,碧桂园不是在一线城市拿地建楼,它采用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,在三四五线城市扩张,最终一举成为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公司。而且,杨国强和碧桂园一贯非常低调,几乎不接受采访,所以也保持了神秘色彩。

碧桂园前CFO吴建斌在他的新书《我在碧桂园的1000天》中提到,杨国强相信,每个人都是自私的,都是经济人,都想要获得财富成功,而且,“在某个阶段对这些需求变得很强烈”。所以,杨国强会通过设计“成就共享”、“同心共享”的机制,来激励下属。在“成就共享”里,杨国强拿出税后利润的20%,分享给满足条件的区域总裁;而“同心共享”则让管理层可以跟投项目,分享公司的利益。

用杨国强自己的话说:“人性是自私的。这是关键点。在选择管理方法时就是要直穿人性的弱点,不能搞平均主义。”碧桂园最大的政治是销售。“一切为了销售。局部利益与销售冲突时都要给销售让路。有销售才有发展,才有未来;没销售,一切都等于零。这一共识在内部是高度统一,没有任何分歧。”2014年销售压力大时,杨国强仍然和总裁、分管营销的领导不停开会、不停调整战术,而且,“有关营销的激励机制像雪花一样不断地从上飞下来”。

杨国强曾提到,他向自己的香港富豪好友请教过,万一公司遇到资金周转难题该怎么办。然后据此总结出四个措施:1.停止在建项目,减少开支;2.盘活有价值资产,促使资金尽快回笼;3.寻求银行融资,利息高点儿也可以;4.股权质押或出售股权。

哪怕是杨国强的子女,言谈之中有一处不恰当,杨国强会马上指出来,然后加以批评指正。“有时以为是随意聊天,某一句话或某一个词不符合他的心意,他会给人(包括两个女儿)仔细纠正甚至指出错在哪里,然后会批评不够用心和严谨。”

杨国强并不避讳亲人在公司里任职,公司里不少高管都是夫妻两人和子女都在碧桂园工作。杨国强的态度是,一视同仁,甚至对家人要求要更严。杨国强曾经对吴建斌说,早些年,他发现亲哥哥在公司管理上有些问题,于是,马上让哥哥离开公司。但是,“回到家,他还是我大哥,所有费用一分不少全包在我身上。”

一方面,杨国强在市场上延揽各种人才,包括从毕业生开始培训未来的人才,但是另一方面,只要符合公司制度,他也举贤不避亲。杨国强在跟官员打交道时,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:我是个农民,书读的少,很多事情听不懂,人笨。我没有背景,违法违规的事情绝对不干。吴建斌说,这句话,官员听来都很受用。而且,双方谈判时,也可以谈得透彻、直白、深入。

尽管杨国强不像马云、马化腾或雷军等科技巨头,是站在风口浪尖上众人关注的商业人物,但是毫无疑问,他已经成为这个时代最具传奇色彩的商业巨头之一。如今碧桂园的手持现金也达到了上市以来的最高水平。截至2017年末,它们的现金及银行存款约1484.0亿元,同比增长了53.9%。

在登顶的这一年,碧桂园也获得了外界和资本市场更多的认可。2017年它们成功晋升《财富》世界500强,成为恒生指数成份股。同时在股价方面,过去一年的涨幅也超过200%,成为上涨幅度最大的蓝筹股之一。这和杨国强本人的管理方式是息息相关的。领导人的认知和行动边界,决定着公司的发展走向和行业格局。


上一篇:房价收入比和房价的关系
下一篇:我国将推集体产权“整省整市”试点

猜你喜欢

手机扫一扫添加微信